close

The One Thing: The Surprisingly Simple Truth Behind Extraordinary Results,中文書名為聚焦第一張骨牌:卓越背後的超簡單原則,作者是Gary Keller和Jay Papasan。

本書架構非常流暢,推薦給想要增進生產力的人;這邊的生產力指的並非讓你變成可以做很多事,而是讓你可以完成遠大的夢想或是達到卓越的成效。

The One Thing.jpg

幾個基礎觀念

書中是談到幾個人們常聽到的謬論,我直接以正面的觀念整理出來: 

1. 另類80/20法則思考: 既然我們知道百分之八十的產出來自於百分之二十努力,那應該要把我們的一切資源如時間、精力等都投注在那最重要的百分之二十,也就是要聚焦,以放大我的產出

"最具生產力的人,也就是得到不同凡響成果的人,是以一件事為中心,設計它們每天怎麼過。"

2. 意志力跟自律性是稀缺資源,很難有人隨時刻意維持紀律或者是堅強的意志力,必須要養成習慣。一開始當然還是要靠每個人內心的強烈動機以及自我規範與紀律,養成固定的模式,也就是習慣。一旦習慣養成後,人便會朝一個慣性進行前進,屆時所需要的自制力就會下降許多。一般認為新習慣最少要二十一天來培養,但書中提到最好給他夠長的時間(平均66天)讓習慣穩固建立起來。

(既然意志力是一種稀缺資源,那麼要貫徹本書的理念,更應該要找出最重要的一個習慣去刻意培養起來。)

3. Work-life Balance: 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一直是現在的熱門話題,究竟成功人士能否有著這樣的平衡呢? 我個人認為是要看其定義。書中認為要追求Work-life Balance不是瘋狂加班或者是準時下班的區別。而是你是否能將你高產出的時間給最重要的一件事,某種程度上,我認為這是一種減法,但最後的成果可能更為卓越。

最重要的一件事

兩個部分: 大格局(Dream Big)、小焦點( First "domino")

大格局: 探討最終目標,這裡還是回到目標設定,弄清楚什麼是你真正的夢想,然後,把它想得很大。

小焦點: 書名的由來,第一張骨牌,要件就是做了這件事之後,可以通往你最終的目標,或者是讓其他事不用做了或是更順利,讓這張骨牌一路推倒最後面最高的那張骨牌,也就是終極目標。

怎麼思考我的第一張骨牌? 從我的最終目標開始推導,我的長程目標,我的短程目標,我的今年目標,我的本季目標,我的今天的那一件事

最終目標的概念: Stephen Covey 在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中的第二個習慣 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,以及孫正義的三百年願景都是例子。

實際的應用

選擇你想要經營的領域,並說出那一件事。可以想想在工作、家庭、朋友、社區、休閒、興趣、夢想等各個領域中,你要經營那些,而其中最重要的第一件事又是什麼。

計畫是必要的。這不是那種鉅細靡遺的Outlook行事曆看寫出周行程,看完本書後,我倒覺得這是一個簡化的過程,難怪Warren Buffett很享受它空白的行事曆,你需要預約自己的時間,給家人朋友的時間,給最重要的一件事的時間,才有可能去達成最重要的事。

三個執著: 

1. 大師之路: 永遠保持初學者心態,如同Jeff Bezos想要Amazon的全體永遠保持公司是Day 1的心情

2. 從 Entrepreneurial 到 Purposeful, don't be reactive 

3. 完全負起責任的循環,白話來說,就是自己的主人,對自己的人生完全負責

四個小偷: 正面來看就是要做到這些

1. 開始說不: 除了當下最重要的事及能幫助到長遠目標的事情,盡可能禮貌拒絕

2. 接受混亂: 混亂的產生是當你開始聚焦一件事時不可避免的,要能忍耐並保持專注在"The one thing"上面

3. 管理身體健康: 休息是非常重要的

4. 掌控周遭的人與環境

 

結論: 簡化的美學,聚焦最重要的點,倍數型的放大,最佳的成果。

-

Ken 

Oct. 2017/Taipei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K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